一位市人大代表呼吁解决的基础教育存在的总病根
强制的教育管理评价:基础教育的诸病之根
-------读一位人大代表的呼声
在我的博客“建立为而不争的教育成长世界”的文后,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学附中校长邓云洲副教授写了一篇评论,我把它列在下面,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基础教育内行的人大代表的言论,并联想到,两会期间,关于教育论说纷纭,但却未见有人指出这问题,论说多当然好,但也有可能掩盖了真正的问题。今天,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什么是素质教育的大敌呢?什么是学生发展的大敌呢?什么是教育改革的大敌呢?什么是基础教育的大敌呢?不是别的,而是某些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违上级的素质教育的大政策,以监控为名,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频繁统考,实行强制性的教育管理评价,用行政权力推行应试教育,并以应试教育间接地但必然地破坏了中考和高考的应试,也破坏了对其上级政府的素质教育的号召的贯彻。这是一种低级错误,但已经发展为公害,正在愈演愈烈地大量制造厌学、厌教现象,极大地破坏了基础教育,使素质教育成为梦幻。而它因为出自权力机构,所以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因为低级,就不容易被高层注意。我们看到两会关于教育的报道,少见到此种内容,也可能是知者未言,而言者未及或未识。昨天,一位完全中学的校长向我反复强调:“(上述的行政导引的应试教育)这种搞法,会把小学和初中学生搞死的。”所以,我读到邓校长对我的博文的评论,感到,这才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正在觉醒的社会家长们的声音,也反映了未来对今天的呼唤--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栽在那样一种低级错误之中
,那真是令人伤心。
我们回忆起柳斌同志担任教育部工作的时期,
非常明确地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考(除中考外),表现出他对素质教育的良好的直觉。如果说当时存在问题的话,主要是两条:
一、 对这样一条正确的决定缺乏从道理上阐发,所以虽有强硬的通知,容易贯彻,也容易被丢失。
二、
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取消了统考,我们是否可能有别的办法,保证素质教育的进行,并可以取得更优良的最终考试分数。(今天教育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这一主动权,只要采取真正以生为本的教育,就可以实现这一理想)。
下面是邓校长的评论:
“我是一个市人大的代表。经常拜读郭思乐教授的文章,我认为他的许多思想,尤其是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给我们这些中学教育的管理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涉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本质和本源的问题。事实上,我们也在力所能及地尝试着按照他的理论展开实验研究。尤其是他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重视学生独特的生命特征和独特的生命世界,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取尊重,去开发,搭建学生的发展平台。在教学上以学定教,设计了诸多的符合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课题,教会了许多老师新的教育理念。他对基础教育饱含的这种热情和孜孜不倦的改革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敬佩。”
这篇短文用了许多隐喻批评了教育管理评价中违背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过于精细化的倾向,事实上,目前的评价既不尊重学生也不尊重老师,学校成了读书的监狱。生命的很多创造萌芽都在这种评价中扼杀了。许多教师和教育的管理者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们找不到出路。他们所能做的,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形式上的改变。只能在课堂形式上多元化一些。但是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教育的问题,不能突破教育的瓶颈。
以我的理解,“为而不争”,不是不争,重在有为。而是为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智力发展,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构建发展平台。师生在这样一个不争的环境里达到有为,达到发展,达到教学相长。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教育理想!但这个理想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完成的,它必须要有一个教师群体共同理解,共同去做。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本教育中来,感受生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创造性地去施展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我们更加呼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够给学校给老师更大的空间,避免这种工厂式的教育产出方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相信,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教育春天必然到来!”
http://qzone.qq.com/blog/622000354-1204645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