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的活动。 ──雨果
随着社会紧张因素的增加,学校生活中压力的增强和竞争的激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同学的学习与生活,而且影响同学的心理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维护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标准面前尚无比较完善一致的说法,这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根据我国实际,归纳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要求,供同学对照参考:
⒈自知:自我意识正确
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品质,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对自己的外貌、成绩、能力、兴趣、爱好、情绪、动机等有正确的分析,既能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既能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的不足,做到自我悦纳;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了头脑,又不会因为批评、责备而烦恼,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丧失自我,也不孤芳自赏,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而如果过高地估计自己,或过低地估计别人,就会事事处处感到不顺心、不如意,常常为嫉妒而烦恼,造成心理的失衡。
⒉自理:认知功能正常
知识贫乏,闭目塞听,就容易钻牛角尖,变得心胸狭窄;由于认识水平不高,看问题往往偏激、片面,为一点小事心烦、生气,这就要求同学不断学习,提高认知水平;要具有正确的感知事情的能力和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正确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记忆力;要知道,即使智力中下水平的同学,通过教育和训练、学习,一般也都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要看到世界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看主流,要准备失败、迎接困难,这样,当挫折到来时才会不怨天尤人、发牢骚,影响情绪;要学会看光明、看前途,从生活中挖掘积极因素,保持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理,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作为学生,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失常,就是心理不正常的表现。
⒊自制:行为规范恰当
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个人服从集体、服务社会,能约束自己,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使自己的行为社会化、规范化;应该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和行为要与年龄协调一致,要符合社会环境规范和自己所充当的角色;人的心理和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各不相同的,其对事物的感受、思维、记忆、情感、兴趣、行为方式等都有不同的特征,作为中学生如果还像儿童少年时那样,就与这个年龄期的心理特征不协调了;对不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适度反应,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同学中各人的特点不同,对刺激的反应也不一样,但有一个适当的范围,如同学受到欺侮,采取正当自卫也是正常的,但不顾后果或出于刻骨仇恨的心理报复,就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行为恰当的人也是受欢迎的人,那种行为怪异、目中无人、哗众取宠、娇柔造作或冷漠无情的人,总是不受欢迎的;要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能正确对待困难,能勇敢地面对失败,并有较强的耐力。
⒋自持:情感反应适度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应是情感丰富又能良好调适的人,要具有正常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做到当喜则喜,当悲则悲,情感适度、易控;在美感、道德感方面具有深刻性,主导心境应是乐观、向上、稳定、充满时代朝气的,而不是低下猥亵、沮丧悲观的,更不是反复无常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冷静分析,不感情用事,不随意大动肝火,学会用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为一时的冲动而违犯纪律,不为学习中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学会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持较长时间。
⒌自重:个性结构完整
完整的个性结构要求具有较强的能力、谦虚开朗而又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诚实正直的作风、正确的动机、广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对生活、学习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鹜远,也不急功近利,心境总是处于满意、愉悦的状态之中;要能审时度势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做到能上能下,才能在各种场合都应付自如,轻松愉快地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作用。
⒍自尊:人际关系协调
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分清主次,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能接纳别人,对别人既能观全面地评价,又不苛求不忽冷忽热,并且能体察他人的情感,热心情关注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正确处理好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团结意识较强,对人热情、诚恳,既不失原则,又有灵活性,既接受别人爱,又爱别人,心情愉快,对长辈尊重和关心,对同学同事热情友爱,对儿童和残疾人同情、尊重、爱护;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乐于与别人交往,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从而减少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融洽、协调一致、配合默契;要待人处世文明、大度、有教养,否则很难与人相处,性格孤僻、为人冷漠、行为粗鲁、自私自利都很难搞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不但影响学习、工作上的协作,还会影响人的性格和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舒畅,心理也就会处于健康状态之中。
⒎自强:意志品质健全
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特别表现在行动的自觉性、自制性和耐挫能力上,坚强健全的意志应具有以下特征:⑴自觉性,即人的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⑵果断性,即对事物能适时做出决定;⑶顽强性,即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一事物,不受外界干扰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与此相反,如果行动盲目或犹豫不决,做事虎头蛇尾,则是意志不坚强或不健全。要坚信自己的存在,坚信自己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⒏自爱:精神生活丰富
心理疲劳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休息可以是睡觉,也可以是参加文娱活动,而后者这种积极的休息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发挥才能,使人感到精神充实,心情愉快,多参加文体活动,可以让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心情得到缓解。丰富的精神生活能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烦恼时听上几首轻音乐可以冲淡烦恼;悲伤时听一段相声会使之烟消云散;情绪低落时看英雄史诗书刊、电影电视会使你精神大振;必要时开个善意友好的玩笑,可以调节、活跃气氛,有节制的、适度的幽默可以消除烦恼,令人心情愉快。集体活动给人创造了融洽、亲切的气氛,给人以温暖,以精神力量,可以使人开朗、活泼,有益心理健康的发展。总之,精神生活丰富了,人的精神就有了寄托,有利于心理健康。
⒐自立:社会适应良好
中学生应逐步接受现实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课程的要求;要把自己的志趣、理想、前途与整个社会相联系,用社会要求来调节自己的生活目标,既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又能符合社会要求,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自己的理想、目标、行动跟上时代步伐,这样才能发展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要善于适应外界环境,善于理解他人,主动与大多数人融洽关系。
⒑自觉:人生态度积极
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心理健康的支柱。有了它,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悲观失望,都能看到前途和希望,不会因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而灰心丧气,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保持旺盛的斗志、坚定的信念,有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就会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会有过分失常的表现,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前进,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要对学习、社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并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行动中应体现出这种倾向: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把学习作为负担,不害怕困难,努力争取优良成绩;信仰危机最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崩溃,没有精神支柱,很难承受各方面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同学要自觉、主动地明确学习目的,端正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下面的几个定律对于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不无帮助,不妨试试:
快乐定律,遇事要往好处想,比如不慎掉进了河沟里,你就可以想想也许有一条鱼会游进你的口袋。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论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只是起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的唯一办法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连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脚或舌头运转得比大脑快的时候产生的。
价值定律,当你一旦拥有某种事物时,你就会发现这种事物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有价值。
化妆定律,在修饰打扮上费时有多少,你要掩饰的缺点也就有多少。
省时定律,要想学会最节省时间的办法,首先就要学会说“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确是同样大小的。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生命,却意味着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和生命。
s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了心理疾病,那么就要针对疾病及时采用心理疗法诊治。积极性的“自我暗示”(想象或自信一些特殊的情感或事实的存在,从而在行为的改变和主观经验方面产生一定的效应,引起心理、生理上某些相应的变化)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心理疗法,关键在于打掉自卑感,充满必胜的信心。当然,一个人的心理方面出了问题,并不一定从以上几个方面都表现出来,而往往是在一两个方面有所表现。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此文由Jinye文案策划制作室www.jinye.85031.cn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