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 叔 鲁叔一直守着家乡的两亩稻田。这些年来,上下的村民都往城市里走。家乡里又大搞工业建设,剩下在乡下靠耕田为生的村民已经廖廖无几了。 工业园租用了大量农田,开发商曾经开高价收购那两亩水田。可是鲁叔怎么也不愿意出售,年年都是自耕自足。 在城市里已经定居的两位儿子十分费解,老爸是不是老糊涂了,别人出价三万一亩地,他也不愿出售,六万块要种多少年稻谷才有这个数字。他把这两亩水田出售后,出来城市享清福不是更好。 于是,两个儿子轮流劝说鲁叔,要他把那两亩水田卖了,然后出来跟他们一起生活。这下子可是老人家惹火了。“你们这两个臭小子,取了媳妇就忘了本。你们还不记得你们是怎么上大学的。如果没有这两亩地,轮流种植其它作物,能把你们扯大,能让你们上大学吗?今天生活好转了,就忘了当年的辛酸。”鲁叔大声地斥责着。 “老爸,我们是不想让您辛苦而已。地,可以不要卖。可您也别再下田种地去了。别人还以为我们弟兄俩待你老人家不好呢?”大儿子解释说。 “你们就是待我不好。”鲁叔反驳说。 两兄弟你望我,我望你,都不敢反驳。 “如果你们待我好的话,每年寒假和暑假就应该将孙子和孙女带回来和我一同居住。”鲁叔解释说。 “可是,暑假那个时候正忙于收割,能行吗?”小儿子询问。 “什么不行,孙子都快七岁了,孙女也快六岁了。你们那个时候,已经随母亲上山收稻谷去了。”鲁叔又说。 两兄弟对望了一眼,不敢反驳。 本以为老人家随口的一句话,两兄弟早已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可到了暑假,鲁叔亲自到县城里,非要接两位孙儿回去不可。这下可把两位媳妇难住了。城市独生子女哪里能熬得在烈日下的暴晒呢?但鲁叔非要孙儿们回去不可。 孙女回来第二天的晚上就感冒了;过了两天,孙子也发起高烧。鲁叔又做爹又做娘地抱这个又抱那个。 邻居们都笑鲁叔,这又何必呢?甚至有些村民认为鲁叔是不是脑子里有问题了,有谁会把自已的独生后代这样弱待的呢? 等孙子俩的感冒过后,鲁叔暗自带着他们往田里去收割。第一天下来,两个小孩子在烈日暴晒下,又哭又喊的,闹着要回城里去。鲁叔又哄又抱,好不容易才让他们坐在大伞子下。等到太阳西斜的时候,鲁叔又要孩子们出来。孩子们坐在那里,怎么也不出来。鲁波又是哄又骗,才把两个孩子拉了出来,一人交给一把镰刀。 不知道镰刀用途的两个孩子,举起镰刀就你指向我,我指着你。一不小心,锋利的镰刀刮伤了孙子的手背,刮破了孙女的手指。两小孩子又是了一阵狂哭。 这样一来,鲁叔的两个儿子媳妇纷纷从城里赶回来。鲁叔的弟弟也赶回来,劝鲁叔不要死守着那一套老思想。 来一个赶一个回去,鲁叔依旧我行我事。 等两个孩子的伤口愈合了,鲁叔又带他们去收割,教他们如何用镰刀,怎样堆好稻杆子。到了傍晚,他又带孩子们去附山后的水库里游水。不会游泳的孩子最怕水,一见到深不见底的湖水心就发毛,怎么也不肯下水。 鲁叔就强拉着孩子们下水,教他怎样划水游泳…… 暑假过后,鲁叔带着孩子们回到县城,媳妇们见到又黑又瘦的儿女们,心疼不已,可就不敢吭声。孩子们却不停地告诉媳妇们,她们学会收割,也学会了游泳。 儿子们耐不住媳妇们的叨念,再次要求鲁叔不要再让孩子们受苦了,不要再让他们回乡村收割了。 鲁叔板起脸,粗声粗气的问:“我们家现在最缺什么?” 兄弟俩对望了一眼,齐声回答:“什么也不缺啊!” “粮食,最缺的是精神粮食。”鲁叔回答。 刚好,在县城当官的弟弟喜迁新居,弟弟驾着轿车将鲁叔接了过去。望着那一百五十多平方的豪华别墅,望着侄媳妇和侄孙们欢腾跳跃的愉悦,鲁叔不禁叹了口气。 “大哥,为何叹气呢?”弟弟有些不解地问。 鲁叔似有感触地说了一句令人费解的言语:搬进去容易搬出来难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