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联盟
请你留言
与我联系

工作室简介文案策划企业文化与管理数码摄影院校招生信息心理话题 短信文学作品高考宣传海报证书与相册

 

      如何赋予三好生评选更大的意义

 

“《重庆晚报》14日报道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中新网 9月15日)

其间,许多媒体评论指出,“对于“三好学生”不应单纯讨论存废,而要改革其评选内容,保证其评选机制和程序的公正公平,克服在加分、报送等利益驱动下的“评选腐败”,回归“三好生”本身的激励意义。”

媒体朋友提出的改革评选的问题,较多关注的是评选的程序正义,在这一点上笔者深表赞同。但是在当今社会,如何赋予评选更大的意义呢?

笔者认为“三好生”评选它存在的意义除了鼓励先进、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发展之外,在当今社会,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三好生”等类似的评选,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思维,将评选变为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首先,在评选的标准上,打破“唯成绩至上”,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向多向度的方向发展,不做书呆子,也不做学生混混,而做一个有个性、有情趣、有爱心、积极进取的学生。

其次,在评选的内容上,要从“德、智、体、美、劳”这样高度概括的要求下,向具体化发展。比如通过学校或老师的配合,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去做义工,去做志愿者,去开展些公益活动,从小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精神。

最后,在评选程序与方式上,要让学生领悟到民主的精神,学会民主的思维方式,体会到民主对自己的要求。比如,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提出参选,凡参选者在教堂上做演讲,去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哪些行为是符合评选标准的等等,然后让全班同学去投票选出他们认为符合评选标准的同学。

笔者认为,公民教育,民主意识与民主能力的到达应从小事、小处做起,去培养、去锻炼,而在中小学生阶段像“三好生”等这样的评选活动,如果做的很好的话,是非常好的培养与锻炼途径。

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精神与民主意识,我们才会从应试教育下“唯成绩至上”转变到素质教育下“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
来 源: 新华报业网

由学生弑师案看怎样才算正当的惩戒

发生在山西和浙江的两起“弑师案”引发社会对于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日前表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

诚然,对学生“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可是怎样才算“正当的惩戒”?对学生不可能“关禁闭”,也不可能罚学生“顺着操场跑20圈”,即使批评过分或用语粗暴都可能遭来学生和家长的投诉。如何既能不触犯法律,又能起到惩戒甚至震慑的作用?教育部没有规定,哪个学校也不敢在内部制度上明示“惩戒”,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犯“未成年人保护法”。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里的孩子,虽然“心理脆弱”,但犯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一些学生无法无天,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家长娇生惯养的原因,也因为有不少学生错误地把“未成年人保护法”当成了其无法无天的“后盾”。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开放,青少年普遍“早熟”,十五六岁的学生甚至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基本特征,其中有些人的犯罪行为和成年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让老师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很可能会“驯虎不成,反被虎伤”。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同时对何为“正当的惩戒”加以明确。 来 源: 成都商报

垃圾大学是怎样炼成的?

前几天,一位朋友应邀到我家坐客。谈话之中,我问他的孩子现在上的是什么大学,他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垃圾大学”。他的这个回答却使我思索了半天。垃圾,这个污秽的名词开始是指生活垃圾,如纸淆、尘土、脏土和被扔掉、丢弃的破烂东西。现在,这个词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等许多方面。如,垃圾信息、垃圾邮件、垃圾食品和社会垃圾等。总之,垃圾不是一个好名词,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它是经常被人们清除的对象。

大学,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人们向往的荣誉殿堂。如果我们在它的前面加上“垃圾”两个字,就成了“垃圾大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悲哀。但是,仔细想想,我的朋友和人们把一些大学比喻成是“垃圾大学”,也是不无道理的。一个再好的东西只要变了质,就会走向反面。如,“三鹿奶粉”原来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它物美价廉,又是名牌。但是,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往里面添加“三聚氰胺”。那么,这个一开始很好的奶粉就变成了“垃圾奶粉”,而且还有毒。当然,有些东西并不是变质后才成为垃圾的。如,因为生产过剩积压的产品被扔掉、丢弃,也就变成了垃圾。这说明,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也能变成垃圾。

那么,我们的一些大学是怎样炼成“垃圾大学”的呢?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他们为办学而办学,为挣钱而办学,只注重办学数量不注重办学质量。一些地方大搞院校升级比赛,什么中专升大专,大专升大学。先有国家办大学,又有社会办大学,还有私人办大学。有的单独办大学、还有的联姻办大学。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原来,我们那个市辖区有两所名牌中专学校,其中一所直属煤炭部管辖,是一个有几十年教学经验和历史的煤炭中专学校,教出的学生很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但是,在院校升级比赛中他们也与一所大学联姻升为大学了。还有的地方搞什么“3+2”,让初中生也能直接上大专,如果这样推理下去,我们可以来一个“6+2”,让小学生也能直接上大专?

现在我们是大专、大学林立,中专学校几乎没有了。一方面,许多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满为患,一些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他们毕业以后就在家吃低保,成为名副其实的困难户。所以,也难怨人们和一些孩子的家长把一些大学说成是“垃圾大学”了!
来 源: 浙江在线

关于本站 - 网站管理 - 联系我们 - 转载申明 - 广告业务
自强不息文化轩©2006-2010 版权所有 站长QQ: